(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扬子晚报网4月19日讯(记者 张凌发 通讯员 王维)近日,3只白琵鹭飞临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它们停歇在月亮湾附近的礁石上觅食、休憩,不时张开勺子一样的大嘴在水中左右“扒拉”,然后仰起头大口吞食。不一会儿,又把头埋在翅膀下小憩片刻。它们身旁则停歇着30多只黑翅长脚鹬,数只野鸭在它们身后的水面游曳。

据悉,白琵鹭是一种大型涉禽,因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而得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被列为荷兰国鸟。监测人员介绍说:“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就有数只白琵鹭在赤山湖湿地越冬。4月份看到白琵鹭还是比较意外的。这3只白琵鹭应该是北归途中经过赤山湖湿地,而选择短暂停留的。”

近年来,赤山湖管委会通过持续大力推进湿地恢复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日趋完善。每年,数以万计的冬候鸟前来越冬与“歇脚”,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逐渐成为秦淮河流域冬候鸟重要的栖居地和中转地之一。

专家提醒,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危险的过程,迁飞距离往往达到数千公里。迁徙中长时间、长距离、高能耗的连续飞行,大量消耗了它们体内的脂肪,使其体重几乎减半,十分艰辛。为给长距离迁徙储备能量,候鸟需要在一些地方中转,停留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冬候鸟越冬地与迁飞途中的重要中转站,而赤山湖湿地是候鸟们较容易获取补给的地方之一。

校对 王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