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虽然如今被戏称为“阿卡林省”,但不可否认,江西曾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站在中国的巅峰。回顾历史,唐代王勃盛赞江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彼时的江西在才子的笔下熠熠生辉,风景富庶如画。至宋代,赣州跻身“天下三十六名城之一”,名扬天下。明代,九江因滨鄱阳湖、长江,成为帝国的粮仓,有“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之说;景德镇因盛产瓷器,税收占有帝国的15%;而南昌、樟树、临江曾是全国三十三个赋税重镇之一。手工业及铜线铸炉,五分天下有其二,真正是浪里漂金。
江西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山之高成壁,水之阔成天堑。正因此山川地理的呵护,让江西在历朝历代成为与乱世隔绝,逃避战火的辽阔桃花源。历次的战火中,北方的士族与人才纷纷迁入江西,如赣南的客家人,及婺源的徽州人。
(资料图)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大瘐岭上“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继而创造了江西千年富庶传奇。于是,滚滚财富之下,江右商帮横空出世,纵横古代商界数百年。
江西长治久安之下创造了人烟鼎盛的江西,以至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唐宋八大家,江西居其三,而江西的吉安,更是三千进士冠华夏,光耀历史。如此“白鹤鱼米之国”,先后诞生了近2000所书院,约占古代书院的四分之一,其中白鹿洞书院,名冠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堪称江西书院甲天下。
财富与人才加持下,江西人于历史中又在政治上站在了帝国的高位,如明代之时,中央高层领导有近半出自江西,以至留下“朝士半江西”之称。
而江西却在2013年末,被网上一张“环江西高铁圈”的图片推向群嘲的风口浪尖,仿佛江西已被高铁时代所抛弃。此外,江西在985名校及经济的劣势不断被挖掘出来,难道江西真的永无出头之日吗?
不,我并不这样认为,江西拥有三大底牌,足以令江西逆袭翻身。
其一,江西“物华天宝”,有天纵之资财。据统计,江西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39种,储量排名全国前10的有83种,其中稀土、钨、锂、铀、钽、铷等12种珍贵矿藏,更是列居全国首位。以至江西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亚洲锂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其二、江西山川锦绣,极尽婀娜。
江西境内,2400多条河流纵横流淌,鄱阳湖浩瀚与天相接,四壁尽是名山环列,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明月山、武功山、井冈山……比翼争奇。13个国家5A级风景区,150多个4A级风景区,遍地是美丽。
其三、江西“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区位优势明显,与之相接的省份均列全国前十强。
手握这三大优势,江西的发展势头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关键词: